昆明理工大学新生
“晨曦计划”实施方案
大学一年级是人生中一个特殊的至关重要的转折期,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集体,激发专业志趣,养成良好的习惯,丰富大学生活,规划职业生涯等,学校决定启动新生“晨曦计划”。
一、实施“晨曦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黄金时期,是一个人性格成型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如何更好地度过大学时期,如何科学地规划大学生活是每个新生当前面临最为必要和紧迫的问题。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机构,有责任、有条件在新生转型成长过程中及时教育和引导,打好学风建设组合拳,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形成学风建设合力。为培育思想正派、学有所专、全面发展、体魄强健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执行《昆明理工大学一流本科建设行动计划(草案)》相关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主要目标
以“适应”、“养成”和“启迪”为目标,从核心价值引导、优良学风养成、学术志趣激发、体育精神培养、健康习性养成、人文素质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对新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解决学生的困惑,提升学生的能力,让新入学的大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启迪科学探索思维。
四、主要工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要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在高校教育全过程的精神,学校针对新生的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宣讲等系列活动,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1.主题报告。社会科学学院、党校负责联系专家学者到校对新生每月作1-2场报告,报告主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涵解读,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展开。
2.征文活动。组织面向全体新生的征文活动并评选出优秀文章刊登在校报上。
3.班团活动。通过“开学第一课”等形式,各班级团支部开展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班团活动,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合格青年。
4.两微一网。充分发挥校团委的“两微一网”的宣传主战场功能,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5.主题电影。放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电影。
(二)优良学风的形成
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维持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校规校纪的宣传力度,扩大考试文化建设的宣传范围,从源头上根治弄虚作假,维护公平公正的校园环境,继续传承和发扬学校“勤奋、博学、实践、创新”的学风。同时加强教风建设,转变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帮扶学习困难的学生,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正校风。
1.专题解读会。组织针对新生辅导员、班主任的有关学籍处理、考试违规处理的专场解读会,要求辅导员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学校相关规定。
2.新生大讲堂。各学院制定“新生大讲堂”计划,定期邀请优秀校友到学校为新生作专题报告、讲座。
3.新生晚自习。继续完善大一学生集体晚自习制度,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晚自习时间。
4.优良学风班。细化“优良学风班”达标评比制度,促进和规范班风、学风建设工作。创新“优良学风班”、“先进班集体”评选方式,强化典型示范作用,采用公开答辩形式扩大学生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参与面,引导新生广泛参与。
5.典型事例宣传。编辑《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典型事迹集锦》,对新生进行宣传教育,为新生树立学习标杆。
(三)人文素质的培养
大学期间,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求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学校将开展“经典悦读”等系列活动,丰富人文知识,陶冶情操,增加情趣,提高素养。
1.“经典悦读”计划。启动“经典悦读”计划,列出昆工阅读书单,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极构建昆工大学文化,丰富每一个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2.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进课堂。引导和组织新生参与国家和云南省组织的传统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设传统文化网上学习课程,鼓励学生在线自主学习。
3.学院“读书月”。各学院积极组织“读书月”活动。
(四)学术志趣的启发
为不断强化崇尚学术的观念,提升学术品质,学校将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
1.学术报告。学校组织以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学术带头人、知名专家教授等为主讲的多场学术报告,有序组织新生参与。
2.实验室参观。分批组织新生参观学校工程实训中心和部分重点实验室。
3.入学教育。各专业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组织专业负责人进行专场专业介绍。
4.学院学术报告。各学院至少组织一次由本学院学术带头人所作的针对新生的学术报告,启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规划专业发展方向。
5.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一般由学校知名教授专门为大一新生开设小班专题讨论课程。主要教学方式以小组方式与开课教授就某一专题共同开展研究,在教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进行口头辩论和写作训练。新生研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开课专题可以涉及任何学科领域,由教师根据新生的特点自行确定,鼓励交叉学科选题。学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院开设新生研讨课,允许学生跨专业参与新生研讨课程。
(五)体育精神的培养
秉承“育人至上、人格与体魄并重”的体育观,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能力和习惯。除完成体育课程学习外,需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宿舍,走出虚拟世界,走入运动场,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健康基础。
1.班级长跑比赛。为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运动的目标,在大一新生的各体育课班每学期组织一次12分钟单项跑步比赛,并根据比赛成绩在学生课外锻炼成绩上给以适当的加分。
2.新生足球联赛。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择机组织新生足球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体育俱乐部。成立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散打、啦啦操等体育俱乐部,对加入俱乐部并按要求参加锻炼的学生在体育课外锻炼成绩上给予适当的加分。
4.体育社团。由校团委指导与管理,服务好社团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社团,加强体育锻炼。
5.学院运动会。各学院根据校运动会的时间安排,择机举行学院综合性运动会,体育课部将根据学生在学院运动会的成绩在课外锻炼成绩上给予适当的加分。
6.体育文化知识讲座。以体育与人格塑造、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野外生存与急救方法、“三分靠练、七分靠吃”大学生如何塑造健美身姿等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塑造完美人格,提高生活品质。
(六)大学生健康习性的养成
采取灵活可行的多种形式组织新生开展相关交流,让学生坦然面对各种挑战,逐渐成长成才,保证让学生既有健康的体魄,又有健康的心理。
1.心理教育。继续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成才》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
2.心理测试。对所有新生开展心理测评,建立新生心理档案。针对测评检出部分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发出邀请函,逐一进行心理健康排查,对重点学生进一步面询,并定期进行回访。
3.网上教育。定期更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推荐“心之约”心理电影,心理老师通过网站从心理学角度对影片内容及人物角色进行影评分析。
4.心理社团。进一步指导好“心文化”、“心之苑”、“心之约”、“心之栈”、“心之助”心理社团,组织开展“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活动。
5.“禁毒防艾”宣传。开展有关禁毒、艾滋病预防及大学生安全性行为的教育宣传。分片区进行相关教育,保证每个学生参加相关讲座、报告,让学生充分了解“禁毒防艾”的必要性,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七)职业生涯规划
为了将学生学业与就业有效结合,尽早引导学生了解工作世界,增强自我认识,拟定职业目标,做好学业规划,帮助大学生有效度过大学时光,在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体验活动,为学生今后面对职业选择提供相对成熟的认知与经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职业生涯体验周。在新生职业生涯体验周里,为学生提供系列生涯体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激发反思与行动,促进生涯自助,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做好预备。
2.职业体验活动。组织全校一年级学生在假期中,对目标岗位的专业人士进行1-2次生涯影子或生涯访谈活动,创造对职业世界的直接感受,使自己的生涯规划更务实合理。
3.“学长来帮你”项目。通过老生带新生,传授经验和方法,使新生对大学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从一年级开始,就对毕业需要达成的状态形成感性认识,充分激发学生的目标意识和生涯行动。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由学校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学生工作副校长,教务处、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校团委、实验室管理处、社会科学学院、图书馆、体育课部及各学院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协调机构。
(二)措施保障
各部门、各学院积极组织相关活动,并于学年结束时形成学院、部门总结。各相关部门针对牵头的活动,采取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措施,切实保障活动有序开展,教务处定期向学校进行整体汇报。
六、其他事项
教务处将根据本工作方案拟定任务分解表,任务表包含七项重要工作的主要内容、采取的形式、负责部门、参与部门。相关部门按通知要求及负责部门(或学院)制定的分任务的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切实完成各项任务。
城市学院参考本通知制定城市学院实施方案并同步开展活动。
附件: 昆明理工大学“晨曦计划”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