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最近一届获得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
奖励名称
| 学院
| 主要成员
| 级别
| 获奖时间
| 授予单位
|
资源型行业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土资源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
| 宁平、程赫明、柴立元、陈冠益、季民、彭兵、文书明、徐冰峰、杨溢、胡学伟、邹永松、瞿广飞、李如燕、张冬冬、刘树根、周越、张秋林、关清卿、张德华
| 国家2等
| 2014
| 教育部
|
依托学科优势构建冶金与材料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彭金辉、干勇、华一新、赵昆渝、易健宏、李坚、雍岐龙、施哲、蒋业华、马文会、林艳、李俊
| 国家2等
| 2014
| 教育部
|
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类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清华大学
| 宁平、郝吉明、瞿广飞、张德华、张冬冬
| 省级特等
| 2017
| 云南省人民政府
|
地方高校全过程多元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易健宏、钟金栋、王春荣、潘金军、杜韦
| 省级1等
| 2017
| 云南省人民政府
|
本科职业教育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袁希平、张宇华、吕建国、孙刚、李华
| 省级1等
| 2017
| 云南省人民政府
|
以全校核心课程建设为引领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束洪春、高利、宋晶、杨雯、李俊
| 省级1等
| 2017
| 云南省人民政府
|
“互联网+”浪潮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胡寅、孙刚、汪斌、李媛媛、李华
| 省级1等
| 2017
| 云南省人民政府
|
以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信息类多专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余正涛、黄青松、李建红、沈韬、李英娜
| 省级1等
| 2017
| 云南省人民政府
|
以实践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材料类创新人才分类培养综合改革与实施
| 昆明理工大学
| 蒋业华、陈清明、刘洪喜、胡劲、李俊
| 省级1等
| 2017
| 云南省人民政府
|
冶金与能源领域创新型人才国际化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Utah、The University of Tokyo
| 马文会、黄帮福、张小辉、翟大成、王旭明
| 省级1等
| 2017
| 云南省人民政府
|
依托学科竞赛达成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
| 刘泓滨、吴智恒、雷金辉、吴晟、吴海涛
| 省级2等
| 2017
| 云南省人民政府
|
基于云服务“OR平台”的建筑类专业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翟 辉 吴 浩 杨大禹 王 冬 华 峰 刘肇宁 杨 毅 车震宇 陈 桔 郑 溪
| 校级特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类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宁 平 张冬冬 张德华 侯明明 刘树根 瞿广飞 茶丽娟 赵 宾
| 校级特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留学生“三爱”第二课堂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国际学院
| 陆建生 张永怡 沈 玲 段燕子 张芳芳 袁 燕 李 辛
| 校级特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经管类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管理与经济学院
| 秦开大 熊 彬 唐洁尘 杨红娟 臧兴兵
| 校级特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基于智能管理系统构建双创人才实验教学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务处
| 胡 劲 蒋业华 邹永松 陈清明 詹肇麟 段云彪 杨宏云 傅 强 韦 聪 王开军
| 校级特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以全校核心课程建设为引领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研究生院
| 束洪春 高 利 宋 晶 杨 雯 李 俊
| 校级特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大学生自主实践创新的梦工厂—“互联网 +先进制造”创客空间建设实践
| 工程训练中心 交通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 王春荣 李耀平 刘泓滨 马俊武 滕宝仁 陈蜀乔 李思奇 伞红军 朱俊华 朱海龙
| 校级特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请书-“互联网+公共基础课”一核四翼教学改革与实践
| 教务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 计算中心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理学院
| 许 蔚 杨少龙 方娇莉 杨 玉 伏云昌 张 燕 刘荣佩 楼宇丽 王荣媛 张艳红
| 校级特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构建与实践
| 城市学院
| 袁希平 张宇华 吕建国 孙 刚 李 华 陈君若 钟家玉 刘 筠 汪 斌 向 青
| 校级特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跨专业协同创新结合学科竞赛促进信息学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余正涛 李建红 沈 韬 李英娜 陈 颀 江 虹 郑婷婷 韩晓东
| 校级特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和多元化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图书馆育人平台建设与实践
| 图书馆
| 罗浩莹 杨 婷 刘 俊 史庆南 廖 寅 徐天茂 李燕群 赵 力 詹晓梅 洪 坚
| 校级1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信息学科创新人才专业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吴 晟 张 晶 黄青松 江 虹 范洪博 李英娜 刘英莉 周海河
| 校级1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靶向边疆民族地区精准输送电力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 电力工程学院
| 王天云 刘志坚 刘可真 王海军 李文波 李灏翔
| 校级1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多维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 教务处
| 刘荣佩 陈庆华 邹永松 许 蔚 杜 韦 雷金辉 张艳红 范卿卿
| 校级1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土木类专业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 城市学院
| 陈 勇 刘丽珍 皇甫双娥 王寿武
| 校级1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自动化物流工业4.0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 城市学院
| 杜 斌 许剑梅 曾应昆 李汝仙 钱德荣
| 校级1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矿业非逻辑专业知识的线性化教学模式改革
|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 刘全军 章晓林 蓝卓越 杨丽英 邓久帅
| 校级1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构建“认知-体验-探索”一体化的《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现代农业工程学院
| 朱惠斌 王凤花 段晓凡 白丽珍 张智泓
| 校级1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多维度化工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 化学工程学院
| 顾丽莉 贾 愚 唐晓宁 袁 敬 李 斌
| 校级1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基于SPOC学习行为分析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计算中心
| 潘晟旻 方娇莉 普运伟 田春瑾 郭 玲 刘领兵
| 校级1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以提升能力为本位的商务礼仪“三维渗透式”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 城市学院
| 李媛媛 童 茜 张 超 张馨元 刘 鑫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林连兵 夏雪山 钟金栋 李云军 邓先余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互联网+”时代卓越工程师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杨 玉 张 兵 王荣媛 彭志钧 闫 锋 李桂丽 郝兴跃 蒋拓新 杨 玲 陈春丽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马丽萍 宁 平 徐晓军 瞿广飞 董占能 陈 樑 王向宇 李建锡 朱文杰 胡建红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以赛促学,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 城市学院
| 刘秀丽 吕建国 张吉岗 杨 毅 赵 昆 洪 洁 刘新星 吴 洁 王璐洁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面向工科学生的心理教育模式创新实践与应用
| 社会科学学院
| 杨玉宇 张 燕 杨开洁 朱 芮 苏 雯 姚 强 杨晓晶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创新课程体系,突出学习型组织效能的管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 城市学院
| 李聪媛 童 茜 张 超 龚映梅 李媛媛 张馨元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依托课程组,持续实验教学改革,实现科研反哺教学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宋玉竹 韩芹芹 冯 阳 潘 卉 徐慧妮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中泰合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 国际学院
| 潘玉华 李英姬 李步军 陈 展 吴海燕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项目驱动协同创新:编辑出版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 艺术与传媒学院
| 刘 红 蒋 蓓 毕秋敏 杨 璐 巴胜超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指导与自治结合的海外教学实习管理模式的改革及实践
| 国际学院
| 沈 玲 陆建生 袁 燕 钟 明 李步军 段燕子 钱士盈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就业导向及专业素质互驱型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 电力工程学院
| 钱 晶 刘可真 宋 琪 史真惠 邱革非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中泰“三融合”汉语强化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 国际学院
| 彭建玲 钱仕盈 沈 玲 陆建生 吴海燕 王 兰 何黎扬 THIDAKARN WORAWIWAT (温敏惠)刘 红 袁 燕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学训赛创融合叠进式”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钟金栋 夏雪山 李云军 谭 勇 祝扬扬 林连兵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地方高校水利电力行业办学特色学院多层次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电力工程学院
| 刘可真 束洪春 王海军 纳学梅 王天云 高美莲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立足学科本位,凸显专业特色---昆明理工大学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王 英 张 玮 项 娜 马 倩 林 静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纵向交织·横向拓展”:城乡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车震宇 杨 毅 陈 桔 吴 松 郑 溪 程海帆 王 颖 徐婷婷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理工院校双语教学与评估模式实践与探索
| 管理与经济学院
| 熊 彬 秦 磊 戴 璟 杨朝均 肖远飞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体育课部
| 白雪松 蒋雪涛 薛宇雯 方师平 郭智锋 张 玺 孙 浩 梁 英 苏 青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知行合一:中华传统文化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 社会科学学院
| 娥 满 陈中亮 施真珍 葛 蔓 芦坚强
| 校级2等
| 2016
| 昆明理工大学
|
| | | | | |